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科普小知识】“百日咳”

来源:李 哲(儿 科) 发布时间:2024-04-18 10:18 浏览次数:

近期,“百日咳”霸屏各大社交媒体,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升高引起家长们的焦虑,那百日咳您了解多少呢?

一、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退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耐药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主要原因。百日咳鲍特菌又称为百日咳杆菌,可以产生大量毒素,并引起免疫反应,导致长期剧烈咳嗽。百日咳鲍特菌在56℃30分钟、日照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二、百日咳的传染源、传播途径

百日咳患者及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均为主要为呼吸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四季均可发病,单位春夏多见。

三、百日咳的临床表现

一般潜伏期为5-21天,总病程可长达3-4个月,可分为三个时期。

卡他期:1-2周,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流涕、喷嚏、流泪、咽痛、咳嗽等,多无发热,或初期一过性发热。具有极强传染性。

痉咳期:2-6周,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咳嗽末吸气性吼声,反复多次,直至粘痰排出,昼轻夜重,夜间影响睡眠。常在咳嗽后出现呕吐,可引起舌系带溃疡、眼睑浮肿、结膜出血、鼻出血,甚至颅内出血,剧烈咳嗽可导致肺泡破裂形成纵膈气肿、皮下气肿,也可使脑部缺氧、充血、水肿,引起百日咳脑部。新生儿及6月龄以下婴儿常会出现发绀、呼吸暂停、惊厥、心动过缓等。

百日咳,延安市中医医院,14秒

恢复期:2-3周,咳嗽次数逐渐减少,程度减轻,鸡鸣样吼声逐渐消失,轻度阵发性咳嗽可持续数周到数月。

四、哪些情况需及时就医

有痉挛性咳嗽且伴有鸡鸣样吼声;婴儿(表现不典型,可为呼吸暂停、气促等,特别是3月龄以下,更易发展为重症);咳嗽大于2周且逐渐加重;有百日咳患者接触史。

五、哪些情况需要住院治疗

剧烈咳嗽出现缺氧、呼吸困难;出现肺炎、肺动脉高压、百日咳脑病、高白细胞血症等并发症;婴儿(特别是3月龄以下)。

六、百日咳有哪些治疗手段

1.西医:百日咳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效果不佳可选用复方新诺明,2月龄以下感染耐药株的可考虑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舒巴坦治疗。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咳嗽。

2.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四诊合参,辩证论治,并且注重环境、个体及疾病不同阶段的差异性,综合分析,因地制宜。目前有中药饮片、穴位贴敷、小儿推拿、刮痧、耳穴等治疗措施。

七、百日咳需要怎样预防

及时接种疫苗(3、4、5、18月龄),在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患病后及时隔离治疗,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未及时治疗的患儿,需隔离至痉咳后21天;在接触百日咳患者后尽可能在1-2周内接受药物或紧急接种疫苗预防;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流行期注意室内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证空气新鲜;养成健康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学校、幼儿园等重点场所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清洁工作,加强健康监测,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