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司彦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眼科学术主任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眼科学专业,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以眼底病为主。擅长一般常见眼科疾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手术、眼底疾病的诊疗、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对OCT血流成像的临床应用有较深入的研究,发表多篇OCT血流成像国内临床研究及国外SCI论著,并参与翻译国外眼科著作。
眼底病变?玻璃体腔注药术,您想知道的都在这……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和糖尿病患病率的逐步上升,中老年眼底病变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眼内注药手术逐渐被更多患者及其家属所知晓。然而,一提到往眼睛里打针,许多人仍心存恐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驻延专家曾司彦带您了解玻璃体腔注药术。
一、什么是玻璃体腔注药术?
玻璃体腔注药术是通过专用的注射针头,在睫状体平坦部(角巩膜缘后大致3-4毫米处)进针,将药物注射到玻璃体腔内,从而实现治疗目的。
二、玻璃体腔注药可以治疗哪些眼病?
玻璃体腔注药可用于多种眼科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
1.黄斑水肿(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或白内障术后引发);
2.脉络膜新生血管(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等所致);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引起);
4.感染性眼内炎;
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三、玻璃体腔注药的治疗优势有哪些?
玻璃体腔注药已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眼病治疗途径。
1.药物作用针对性强;
2.局部组织容易达到治疗所需的药物浓度;
3.药物在局部组织内能够快速起效;
4.降低全身用药的副作用;
5.手术操作简便快速。
四、眼睛打针疼不疼?
玻璃体腔注药术多为表面麻醉手术,手术前点麻醉眼药水即可。注药过程仅几秒钟,无明显疼痛感。
五、玻璃体腔注药一次就可以了吗?
抗VEGF药物或抗炎药物治疗只能控制疾病的发展,故需要多次治疗。例如,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眼病引起的黄斑水肿,通常推荐每个月进行1次注射,连续3个月,之后根据恢复情况决定注射次数。糖尿病性黄斑水肿通常建议每个月1次注射,连续4-6个月,再根据恢复情况选择观察或继续注射。
六、玻璃体腔注药术您需要做哪些准备?
术前准备
1.充分了解注射风险,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2.注射前需使用抗生素眼液预防感染,完善术前各项检查,监测血压、血糖等;
3.术前一天进行个人清洁,并配合护士进行泪道冲洗,如有脓性分泌物、球结膜充血水肿明显、结膜炎等症状需暂缓注药。术后需知
1.术后需监测眼内压,如果眼压升高需要及时治疗,术后至少观察2小时方可离院;
2.术后第一天和第七天需门诊复查随访;
3.注射后连续一周滴抗生素眼液,每天4次,注意眼部卫生,预防感染。
术后常见情况
1.术后感觉眼前有絮状或圈样漂浮物,可能是药物在玻璃体内飘动或少量气体残留,通常一周内消失,症状消失前避免驾驶或进行机械操作;
2.术后发现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可能是注射时碰到小血管出血,一般不需特殊处理,10天左右可自行吸收;
3.如出现明显的眼痛、眼睛红肿加重、视物明显模糊、眼前漂浮物增加等,应立即就诊检查。
眼内注药手术是眼科常用的治疗方式,在疾病早期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专家温馨提示
请谨遵医嘱,积极治疗,避免错过治疗时机,防止眼底病变瘢痕化,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