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动医学领域,肩钙化性肌腱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尤其在30-50岁的运动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它是由于肩袖肌腱内出现羟基磷灰石结晶沉积,进而引发肌腱炎症与疼痛,了解这一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于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一、什么是肩钙化性肌腱炎
肩钙化性肌腱炎,是钙盐在肌腱中沉着的一种表现,其最常发生于肩关节的肩袖肌腱处。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有此病症的人都会出现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患病。而一旦出现疼痛,多数情况下会在1-4周后逐渐缓解。
二、症状表现
1.肩部疼痛:疼痛往往较为剧烈,且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发作。其疼痛位置多集中在肩关节的前方或外侧,有时甚至会放射至上臂。疼痛程度差异较大,轻症患者仅在肩部活动时感到轻微疼痛加剧,而重症患者则可能饱受剧痛折磨,导致肢体活动严重受限。同时,局部还可能伴有肿胀现象。
2.活动受限:肩部的正常活动范围会受到明显限制,尤其是外展、前屈和内旋等动作,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造成极大困扰。
3.压痛明显:在肌腱钙化的部位,能够明显感觉到压痛。
三、发病原因
1.肌腱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腱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退变,这种退变使得肌腱内部结构发生变化,为钙盐的沉积提供了潜在条件。
2.创伤积累:反复的肩部微小创伤,如长期过度使用肩部或运动损伤等,会使肌腱组织在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从而容易引发钙化现象。
3.代谢失衡:体内钙磷代谢的失衡,可能导致钙盐在肌腱部位异常沉积,进而参与了钙化性肌腱炎的形成过程。
四、诊断方法
1.临床症状和体征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判断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
- X 光:有时可直接看到肌腱内的钙化灶。
- 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肌腱的结构和钙化的部位、大小。
- 磁共振成像(MRI):有助于评估肌腱和周围组织的炎症程度。
五、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 休息:让受伤的肌腱充分休息是基础。减少肌腱的活动,能避免进一步损伤,防止钙沉积的增加和炎症的恶化。比如肩部钙化性肌腱炎,尽量避免过度抬肩等动作。
- 冰敷:在疼痛和肿胀初期,冰敷是很有效的缓解方式。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数次。
-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冲击波等。超声波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钙盐的吸收,缓解疼痛。冲击波疗法可以刺激肌腱的修复,减轻炎症。
2.介入性治疗
- 针刺冲洗:在超声引导下,用针穿刺进入钙沉积部位,将沉积的钙盐物质冲洗出来,这种方法能够较快地减轻疼痛和肿胀。
3.手术治疗
- 关节镜手术:当保守治疗和介入性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肌腱内的钙沉积情况,并将其清除。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六、如何预防
1.运动前充分热身。比如进行肩部运动前,可以先缓慢地转动肩关节,活动手臂肌肉,时间大概5-10分钟,让肌腱适应运动强度,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对肌腱造成损伤。运动时要保持正确的姿势,以避免肌腱承受不必要的压力。例如在进行网球、羽毛球等运动时,掌握正确的挥拍姿势很重要,否则错误的动作会使肩部、肘部肌腱反复受到牵拉。运动强度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2.良好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习惯也很重要。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像长时间伏案工作,会使肩部、颈部肌腱处于紧张状态。工作一段时间后,最好能起身活动一下,简单地伸展身体、转动颈部和肩部,放松肌腱。如果工作需要重复手部动作,要注意适当休息,防止肌腱过度使用。
3.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像钙、镁、维生素D等对维持肌腱的健康很重要。但也要注意避免过度摄入钙补充剂,防止钙在肌腱异常沉积。同时,维持健康的体重能减少肌腱的负担,因为过重会给关节和肌腱增加额外的压力,增加发病风险。
总之,肩钙化性肌腱炎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困扰,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多数患者能够恢复肩部功能,缓解疼痛。如果肩部出现异常疼痛和活动障碍,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运动医学科秉承“大医精诚,仁爱创新”的院训精神,遵循“运动,让生活更健康、医学,让运动更安全”的服务理念,努力打造有温度的科室,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竭诚为更多的肩痛患者以最小的创伤,解除病痛恢复健康,尽早回归原有的生活状态,为您的关节健康保驾护航!
咨询电话:0911--218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