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涩症”是什么?很多人表示疑惑,好像没有听过这个词。其实“白涩症”就是我们眼科最常见的一个疾病——干眼症。在数字化时代,长时间面对电子屏幕、空调环境及用眼过度,让干眼症成为困扰现代人的“隐形杀手”。 中医以千年智慧守护我们的光明,早在几百年前就提出了“白涩症”的治疗方法,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眼科团队在现代医学治疗上融合中医的雷火灸、中药熏洗、针灸等特色疗法,进一步为眼疾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一、中医如何认识白涩症? 白涩症是中医学对一种常见眼病的诊断,以眼干涩、视物模糊、异物感为主要表现。中医也称本病为神水将枯症。是由于泪水减少甚至枯竭,造成白睛黑睛无一润泽。而中医认为泪液属津液之一,唾液、汗液等都 属于润泽之液,而泪液枯竭当然与津液不足有关。 肝开窍于目,泪液为肝之津液,肾为水下之源,肺为水上之源,全身的津液都由脾气运化,吸收为水谷精微,所以中医认为眼睛干涩不适,其核心病机为阴虚阳盛、津液亏耗,导致眼部失去濡养。故而中医治疗此病也多从肝、脾肾入手。 二、中医如何治疗白涩症? 中医特色综合论治,采取内外兼治。 中药内服,根据患者体征和症状,辩证论治。肝肾阴虚型:可用杞菊地黄丸或六味地黄汤加减滋补肝肾。肺阴不足型可选用百合固金汤或养阴清肺汤润燥生津。脾虚气弱型选用归脾汤或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痰瘀互结型需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 中医外治,则采用中药熏蒸、雷火灸、针刺等方法。 中药熏蒸:通过中药液蒸汽熏蒸和局部渗透,兼具物理温热与药物双重作用,可疏通眼周经络、消炎退肿、缓解疲劳。患者需距眼部30cm闭目熏蒸20分钟。疗程建议:每日1次,5次为一周期。 雷火灸:以特制艾绒(含活血药材)燃烧产生的热力渗透眼周穴位,(睛明、太阳、翳风),结合横行、螺旋、雀啄等手法,刺激局部气血运行,融合红外辐射与药物作用,驱散寒湿瘀阻,促进气血循环。 针刺:通过刺激眼周及全身穴位,调节肝、脾、肾功能,改善眼部供血,适用于近视防控、视神经损伤、干眼症等。 中医治干眼症,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护眼之旅,专业眼科医师通过内调外治、身心同养,让双眼重获滋润与活力。 眼科简介 眼科现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教授长期在院坐诊、带教、开展各类手术。科室现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各种眼底病如: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出血早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也可开展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手术(包括:白内障、青光眼、泪囊炎、斜视、上睑下垂、睑内外翻、翼状胬肉等)及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腔内注药术,眼部整形美容外科学等。科室秉承“公益为先,慈善为怀”的社会责任意识,强调“注重技术、保证质量、讲究诚信、方便患者”的人文服务理念为广大眼病患者赢取光明。 咨询电话:0911——2183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