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三伏天饮食指南】这样吃,清热解暑护脾胃

来源:朱书蕾(内镜检查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23 08:50 浏览次数:

“最近天儿也太热了,一动就一身汗,吃饭都没胃口。”

“可不是嘛,这三伏天就是这样,又闷又热,脾胃都跟着‘罢工’。不过别愁,这时候吃对了比啥都重要,既能解暑又能养身体。”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分为初伏、中伏、末伏。这里的“伏”指伏邪,即六邪中的暑邪。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三伏天入伏时间不固定,中伏长短也不同,初伏和末伏各10天,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

入伏后,天气闷热、暑多夹湿,湿气困脾,易出现食欲不振、脾胃功能迟钝,饮食上应以清热解暑、健脾利湿、补水利尿为主,少吃肥腻、生冷、酸辣等,避免过度贪凉伤及脾胃阳气。如何正确的饮食呢?具体如下:

一、食物选择

1.多吃清热降火食物:苦瓜、绿豆、黄瓜、冬瓜、西瓜等,能帮助清热解暑、降火消暑。如绿豆汤可增强食欲、清热降火;苦瓜有清热解暑、健脾开胃的作用。

2.选择健脾利湿食物:三伏天暑湿重,易伤脾,可多吃扁豆、薏仁、山药、芡实等,能健脾利湿、开胃解暑。如薏仁粥、山药粥等,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

3.补充蛋白质:适当摄入豆类、鸭肉、鸡肉、鱼肉、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补充身体营养,保持充足能量。如清炖鸡、鱼汤等,营养丰富又易消化。

4.多吃蔬菜水果:保证每天至少摄入5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增强抵抗力。如西红柿、胡萝卜、青椒、柚子等深色蔬果,抗氧化物质丰富。

二、饮食禁忌

1.忌辛辣油腻食物:三伏天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吃辛辣油腻食物会加重体内湿热,刺激消化系统,导致上火、食欲不振、头晕等,所以麻辣烫、火锅等应少吃。

2.忌过冷食物:冰镇西瓜、冰淇淋、冰镇饮料等过冷食物,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出现胃脘疼痛、腹泻等症状,还可能使寒湿凝滞于体内,阻碍气血运行。

3.忌燥热食物:羊肉、牛肉、荔枝、辣椒等性温燥热食物,易加重体内燥热,耗伤阴液,导致阴阳失衡,出现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上火症状,且不易消化,加重脾胃负担。

4.忌隔夜剩菜剩饭:三伏天气温高,剩菜剩饭易滋生细菌、变质,亚硝酸盐含量也可能增加,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还可能导致营养流失。

三、饮食方式

1.适量补水:三伏天出汗多,要多喝水,可选择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出汗严重时可喝淡盐水,也可多喝菜汤、鱼汤、鸡汤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饮食清淡: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采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避免油炸、油煎、烧烤等,减轻肠胃负担。

3.饮食定时定量:尽量做到每日三餐规律,每餐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肠负担,利于消化吸收。

4.注意饮食卫生:选择新鲜、干净的食材,烹饪时烧熟煮透,不吃变质、发霉、隔夜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和胃肠道疾病。

在三伏天时食用这些食物,可以解暑降温、补充营养。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辛辣等重口味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