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手足外科接诊了两例令人触目惊心的患者。他们的头顶伤口处,竟发现了活体蛆虫!追问病史得知,一位是头顶意外擦伤,另一位仅仅是抠破了头上的痘痘,两人均未作任何处理,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这微小的开放性伤口,成为了苍蝇产卵的绝佳场所,最终导致了蝇蛆病(Myiasis)的发生。这绝非孤例,也绝非危言耸听。今天,手足外科就带您揭开“蝇蛆病”的神秘面纱,了解其危害,并掌握关键的预防知识。
什么是蝇蛆病?
蝇蛆病,并非指普通的伤口细菌感染,而是一种由双翅目昆虫(主要是蝇类)的幼虫(蛆)寄生在人或动物活体组织或腔道内引起的寄生虫病。简单来说,就是苍蝇在活体的伤口、溃疡、坏死组织,甚至眼、耳、鼻、口腔等自然腔道的分泌物上产卵,卵孵化成幼虫(蛆)后,这些幼虫以宿主的坏死或活体组织、体液为食,从而造成的侵害。
蝇蛆病是如何发生的?
蝇蛆病的发生需要两个关键条件
1.开放性病灶:这是最核心的因素。任何类型的开放性伤口(如擦伤、切割伤、烧伤、溃疡、手术切口、甚至像案例中自行抠破的痘痘)、皮肤破溃、坏死组织,或者流脓、有分泌物的腔道,都为苍蝇提供了理想的产卵地。伤口越大、越深、越脏、坏死组织越多,风险越高。
2.苍蝇的接触:在卫生条件较差、苍蝇密度高的环境(尤其是夏季的农村、垃圾堆放区、养殖场附近),苍蝇容易接触到这些病灶。某些蝇种有在腐肉或坏死组织上产卵的习性。它们被伤口的气味、分泌物吸引,在其上直接产卵或产下很快孵化的幼虫。
蝇蛆病的危害不容小觑
1.剧烈疼痛与不适:幼虫在组织内蠕动、啃噬,会引起患者剧烈的疼痛、瘙痒和强烈的异物感、爬行感。
2.严重组织损伤与坏死:幼虫分泌的酶会溶解组织方便其取食,导致伤口扩大、加深,健康组织被破坏,甚至引起广泛坏死。
3.继发严重感染:幼虫本身携带大量细菌,其活动破坏组织屏障,极易引发严重的细菌感染(如蜂窝组织炎、脓肿),甚至可能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4.伤口迁延不愈:蝇蛆的存在会严重阻碍伤口的正常愈合过程。
5.心理创伤:发现活蛆寄生在体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冲击和恐惧是巨大的。
如何预防蝇蛆病?
预防蝇蛆病,核心在于阻断苍蝇接触
开放性病灶的机会和妥善管理伤口
1. 任何伤口,立即行动!首先彻底清洁:发现伤口(哪怕只是抠破的痘痘、小擦伤),第一时间用大量流动的清水(生理盐水或稀释碘伏更佳)充分冲洗,去除污物和细菌。避免用不洁物品擦拭。清洁后,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棉片进行消毒。然后立即使用无菌敷料(如纱布、创可贴)将伤口完全、严密地覆盖包扎好。夏季出汗多或敷料被污染、浸湿,务必及时更换。切勿让伤口暴露在空气中。
2.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遵照医嘱或药品说明定期换药。接触伤口前后务必洗手。
3.切勿搔抓挤压:即使伤口发痒,也绝对不要用手抓挠或挤压,以免扩大伤口、带入细菌或破坏覆盖层。
4.改善环境卫生,减少蝇害: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及时清理垃圾、食物残渣、动物粪便等苍蝇孳生地。安装纱窗、纱门,使用蚊帐,物理阻隔苍蝇进入室内。
发现疑似蝇蛆病,务必立即就医!
头顶长蛆的案例,是忽视小伤口在特定环境下酿成的悲剧,更是对“蝇蛆病”这一夏季潜在健康风险的深刻警示。它离我们并不遥远。预防胜于治疗!请广大市民朋友务必提高警惕:认真对待身上的每一处微小伤口, 一旦发现伤口异常或疑似蝇蛆寄生,切勿自行处理!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我院手足外科不仅致力于手足创伤的修复,也时刻关注各类复杂软组织感染的处理。以专业的清创技术和丰富的感染控制经验,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防范意识,掌握科学方法,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