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肌电图检查:解读神经肌肉病变的 “医学侦探”

来源:李 欣 孙媛媛(脑病科) 发布时间:2025-08-27 15:48 浏览次数:

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曾被这些异常信号困扰?手脚频繁出现“过电般”的麻木与刺痛,尤其在久坐、久站后加重;手臂提重物时突然没劲,腿部走路像灌了铅,简单动作都变得费劲;肌肉时不时“突突”跳动,甚至肉眼能看出局部肌肉比以前“萎缩” 变小;颈肩腰腿痛反复来袭,却始终分不清是骨头、神经还是肌肉出了问题……

当身体发出这些“警报”,很可能是神经这条“信号传输线” 或肌肉这个“动力马达”出现了故障!此时,医生常会建议一项关键检查——肌电图(EMG)检查,它就像 “医学侦探”,能帮我们揪出神经肌肉病变的“真凶”。

一、肌电图检查究竟是什么?

简单来说,肌电图是评估神经与肌肉健康的“专业侦探”。它借助精密仪器,通过两大核心模块“侦测”神经肌肉功能,为诊断提供依据:

1.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检查时,医生会在你需要评估的神经通路皮肤上,粘贴几片小巧的电极片。随后,在神经经过的特定部位,用极微弱的电流进行刺激,仪器会实时记录神经传递电信号的速度和强度,以此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整个过程类似心电图检查,操作便捷。

2.针极肌电图检查

医生会使用一根经过严格消毒的专用细针电极,轻轻插入需要重点检查的肌肉中。期间,你只需按照医生的指令,交替进行肌肉放松与用力收缩动作,仪器便会捕捉并记录肌肉在“休息状态”和“活动状态”下的电活动声音与波形,从而判断肌肉本身及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是否存在异常。

二、哪些情况下需要做肌电图检查?

当出现以下疑似神经肌肉病变的症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肌电图检查,明确病因:

1.肢体感觉异常

如手脚麻木、刺痛、烧灼感、蚁走感,或感觉减退、消失(如对冷热、触碰不敏感)。

2.肌肉功能异常

如肢体无力(抬手困难、走路跛行、握力下降)、肌肉萎缩(局部肌肉变细、变软)、不自主肌跳(肉眼可见的肌肉颤动)。

3.不明原因疼痛

尤其是颈肩腰腿痛伴随神经放射痛(如从腰串到腿、从颈串到手臂),且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如 X 光、CT)明确原因。

4.特定疾病排查

如怀疑患有腕管综合征、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吉兰 - 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肌炎、脊髓前角细胞病变等。

三、肌电图检查的目的是什么?

肌电图检查的目的,是评估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病变及病变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具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鉴别症状来源

当患者出现手脚麻木、刺痛、肌肉无力、萎缩或不明疼痛时,明确症状是由神经损伤(如神经炎、神经压迫)、肌肉病变(如肌炎、肌营养不良)还是神经肌肉接头问题(如重症肌无力)引起。

2.定位病变部位

精准判断病变发生在周围神经(如腕管综合征中的正中神经)、脊髓前角细胞、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本身。

3.评估病变严重程度

通过电信号异常的程度,判断神经或肌肉损伤的轻重,例如区分神经的轻度卡压与重度变性。

4.辅助疾病诊断与随访

助力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腕管综合征、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并可在治疗后复查。

四、肌电图检查过程会很痛苦吗?

很多人听到 “电流刺激”“针电极插入肌肉”,就担心肌电图 “很疼”。其实,实际感受因人而异,总体可概括为 “轻微不适,而非剧痛”,无需过度恐慌。

五、检查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检查前

衣物准备:穿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如分体衣、运动裤),方便暴露检查部位(如手臂、腿部、肩颈),避免穿紧身衣、连体衣;

皮肤护理:检查前1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涂抹润肤露、防晒霜、药膏等,以免影响电极与皮肤的接触,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

特殊禁忌与告知:

1.若需做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止检查;

2.做针极肌电图前,需主动告知医生:是否在服用抗凝药、肌松药;是否有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是否患有乙肝、丙肝、HIV 等传染病;是否对酒精过敏(消毒会用到酒精)。

(二)检查后

针极检查部位护理:针极插入处可能有轻微酸胀感或细小针眼,1-2 天内不要用力揉搓该部位,保持干燥清洁,避免沾水,以防感染;

神经传导检查后:无特殊注意事项,可正常生活、工作。

肌电图是一项安全、无辐射、准确率高的神经肌肉功能检查,堪称脑病科医生的“听诊器”与“侦探工具”,能精准定位神经肌肉病变的“病灶”。如果医生建议你做这项检查,无需过度紧张,积极配合即可 —— 早检查、早明确诊断,才能更快开展针对性治疗,让神经与肌肉早日恢复健康。

咨询电话:

脑病科医生办公室:0911-2183991

脑病科门诊办公室:0911-2183904

脑病科肌电图检查室:0911-2183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