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胃肠镜检查后饮食攻略:从禁食到普通饮食,一步到位搞清楚

来源:张 磊(内镜检查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03 14:32 浏览次数:

做完胃肠镜检查,很多患者都会陷入饮食困惑:

“喝粥到底算不算半流质饮食?”

“流食只能喝米汤吗?”

“检查前为啥必须禁食?禁食时连水都不能喝吗?”

“活检术后多久能正常吃饭?”……

别担心,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内镜检查治疗中心为您详细讲解,帮您科学安排饮食,助力消化道恢复。

胃肠镜检查相关的6类饮食

不同检查阶段(如检查前准备、检查后恢复期)、不同病情(如是否活检、是否做内镜下治疗),需要匹配不同的饮食类型。以下6类饮食,覆盖了胃肠镜检查全流程的饮食需求:

1.禁食

禁食是有意识地停止摄入所有食物和水分,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必要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需提前与医生沟通)。胃肠镜检查需清晰观察消化道黏膜,禁食能彻底“清空”胃内和肠道内容物,避免食物残渣遮挡视野,确保检查结果准确;同时,检查中若胃内有食物,可能引发呕吐、误吸,增加风险。

适用患者:胃肠镜检查前准备(胃镜检查前6-8小时禁食,肠镜检查前需更长时间禁食并配合肠道清洁剂);合并严重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如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活动性消化道出血等)。

2.流质饮食

流质饮食是指极易消化、含渣量极少、呈流体状态的膳食,无需咀嚼,能快速被消化道吸收,不给胃肠增加负担。

具体食物选择:

清淡类:米汤(不含米粒)、稀米粉糊(无颗粒)、藕粉(冲调至稀糊状)、蛋花汤(仅蛋花,无固体食材);

营养类:温凉的牛奶(无乳糖不耐受者)、豆浆(过滤豆渣)、麦乳精(冲调稀薄);

果蔬类:过滤掉残渣的菜汁(如冬瓜汁、胡萝卜汁,不加糖)、果汁(如苹果汁、梨汁,避免酸性强的橙汁、柠檬汁)、清汤(如去油的蔬菜汤、肉汤)。

注意事项:需遵循 “少量多餐” 原则,每次饮用量150-200毫升,每日5-6次,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起腹胀;可根据胃肠耐受情况,逐步增加浓度(如从稀米汤过渡到稍稠的藕粉)。

适用患者:胃肠镜下治疗术后(如息肉切除、黏膜剥离术)初期;检查后胃肠反应明显(如恶心、腹胀),需从“无负担饮食”开始过渡;急性消化道炎症(如急性胃肠炎)、高热、咀嚼吞咽困难的患者。

3.半流质饮食

半流质饮食是介于流质饮食(全流体)和软食(固体)之间的半固体膳食,质地软烂、易咀嚼、易消化,含少量细软残渣。

具体食物选择:

主食类:小米粥、大米粥(煮至浓稠,可加少量软烂米粒)、烂面条(煮至筷子能轻松夹断)、面片汤(面片切薄,汤清无渣)、馄饨(皮薄馅少,煮至软烂,汤清淡);

蛋白质类:蒸蛋羹(不加酱油或少量低盐酱油)、嫩豆腐、豆腐脑、切碎的瘦肉末(煮至软烂,如粥里的肉末)、去刺的鱼肉泥;

果蔬类:菜泥(如土豆泥、南瓜泥,不加粗纤维)、果泥(如苹果泥、香蕉泥,避免带籽水果);

其他:原味酸奶(无坚果、果粒)、藕粉(比流质饮食稍稠)。

注意事项:食材需切碎煮软,避免粗糙、坚硬的成分;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油炸、烧烤。

适用患者:胃肠镜活检术后(取组织病理检查后);检查后无明显不适,需从流质饮食过渡到固体饮食;发热、消化道疾病恢复期(如胃炎、肠炎缓解后)、咀嚼不便的老人或儿童。

4.软食

软食是从半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的关键一步,以固体食物为主,质地软烂、易咀嚼、易消化,比普通饮食更清淡,无刺激性。

与半流质饮食的区别:半流质饮食是 “半流动状态”(如粥、烂面条),软食是 “固体状态”(如软馒头、煮软的蔬菜),但需避免坚硬、粗糙的质地。

具体食物选择:

主食类:软馒头(去硬边)、花卷(蒸软)、饺子(皮薄馅软,煮至熟透)、烂米饭(焖煮时间长,米粒松软)、面条(比半流质的烂面条稍韧,但仍易嚼);

蛋白质类:嫩猪肉(煮烂后切片或切块,如红烧肉去油)、鱼肉(清蒸,去刺)、鸡肉(去皮,炖烂)、鸡蛋(水煮蛋、蒸蛋羹,避免煎蛋、炒蛋);

豆类:豆腐、软豆干(切碎或切片煮软)、豆浆(可带少量细渣);

果蔬类:选择低纤维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南瓜、菜花),切小块煮软;水果选去皮的香蕉、苹果(蒸熟或刮成泥)、木瓜(软质);

避免食物:油炸食品(油条、炸鸡)、粗糙主食(杂粮饭、窝头)、辛辣调料(辣椒、花椒)。

适用患者:胃肠镜检查后1-2天,无腹痛、腹胀、便血等不适,需进一步过渡到普通饮食;消化性溃疡恢复期、急性肠炎缓解后、低热、术后恢复期;老年患者、咀嚼功能稍差或消化道功能欠佳者。

5.少渣饮食

少渣饮食是选择含膳食纤维极少、残渣量少的食物,减少食物在胃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和对黏膜的摩擦,降低胃肠负担。

具体食物选择:

推荐食物:白米饭、白馒头、白面包(去边)、面条(无粗粮成分)、嫩猪肉、鱼肉、鸡肉(去皮)、鸡蛋、豆腐、土豆(去皮煮软)、胡萝卜(煮烂)、苹果(去皮,可蒸熟);

严格禁食:粗粮(玉米、燕麦、小米粒)、粗纤维蔬菜(芹菜、韭菜、竹笋、豆芽、茭白)、干豆类(黄豆、黑豆)、带籽水果(火龙果、草莓、猕猴桃)、坚果、油炸食品、辛辣刺激食物。

注意事项:食材需精细处理,如蔬菜去皮去筋、肉类去筋膜,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避免凉拌、爆炒。

适用患者:胃肠镜下手术治疗后恢复期(如息肉切除术后3-5天);腹泻、慢性肠炎、痢疾恢复期、溃疡病恢复期;肛门疾病(如痔疮术后)、消化道手术(如胃肠吻合术)后需减少胃肠刺激的患者。

6.普通饮食

普通饮食与健康人日常饮食基本一致,注重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化,仅需避免强烈刺激性食物,不给胃肠造成额外负担。

膳食原则:

主食:粗细搭配(如白米饭+少量杂粮,但避免过多粗粮);

蛋白质:适量摄入瘦肉、鱼、蛋、奶、豆制品;

果蔬:保证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白菜)和水果(如苹果、橙子、葡萄)的摄入量,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避免:油炸食品(炸鸡、薯条)、辛辣食物(辣椒、火锅)、过冷过热食物(冰饮、滚烫的汤)、浓茶、咖啡、酒精。

适用患者:胃肠镜检查后3-5天,无任何不适(如腹痛、腹胀、便血),胃肠功能完全恢复;病情处于恢复期,咀嚼功能正常、无饮食限制的患者。

胃肠镜检查后饮食“避坑”指南

1.避免“急于求成”

检查后不要立即吃固体食物(如馒头、米饭),需从流质→半流质→软食逐步过渡,给胃肠适应时间,避免引发腹胀、腹痛。

2.警惕“隐形刺激”

即使是软食,也需避免过甜(如含糖量高的蛋糕)、过咸(如咸菜)、过酸(如醋泡食品)的食物,这些会刺激胃肠黏膜。

3.注意“个体差异”

若本身有乳糖不耐受,流质饮食阶段避免喝牛奶,可换成豆浆;对某些食物(如豆浆、红薯)胀气敏感,恢复期需暂时避免。

4.牢记“异常就医”

饮食过渡期间,若出现腹痛、腹胀加重、便血、恶心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停止当前饮食,及时就医。

科学的饮食安排,是胃肠镜检查后消化道恢复的 “重要助力”。只要根据自身检查情况(是否活检、是否治疗)和胃肠耐受度,对照上述饮食类型逐步调整,方可安全、顺利地回归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