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远离“肿瘤君”】科学防控,为健康筑起坚固防线

来源:曹 迪(肿瘤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09:05 浏览次数:

肿瘤,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我国,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然而,肿瘤并非不可战胜,通过科学的预防、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康复管理,许多肿瘤是可以被控制甚至治愈的。

一、预防先行:从生活方式做起

预防是肿瘤防治的第一道防线。许多肿瘤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可以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

01.戒烟限酒

吸烟是多种肿瘤(如肺癌、喉癌、口腔癌等)的重要诱因,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20倍。此外,饮酒也会增加患肝癌、食管癌等的风险。因此,戒烟限酒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

02.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研究表明,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

03.适量运动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04.避免职业暴露

某些职业环境中存在致癌物质,如石棉、苯等。从事相关职业的人群应严格遵守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

05.疫苗接种

部分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接种HPV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二、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许多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通过定期体检和针对性的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肿瘤,以下是一些常见肿瘤的筛查方法:

01.肺癌筛查

对于肺癌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史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与传统的胸部X光相比,低剂量螺旋CT可以更早地发现肺部小结节,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

02.乳腺癌筛查

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自检,并在40岁以后每年进行一次乳腺钼靶检查或超声检查。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女性,可以适当提前筛查年龄,并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03.结直肠癌筛查

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此外,粪便隐血试验也是一种筛查方法,可以早期发现结直肠癌。

04.胃癌筛查

对于胃癌高风险人群(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建议每3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05.宫颈癌筛查

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涂片检查(TCT)和HPV检测。建议从21岁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TCT检查,30岁以后可联合HPV检测,每5年进行一次。

三、规范诊疗:用科学手段对抗肿瘤

一旦发现肿瘤,及时、规范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治愈率和生存率也不断提高。

01.诊断技术

影像学检查(如CT、MRI、PET-CT)、内镜检查、病理检查等是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等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02.治疗手段

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是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康复管理: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

肿瘤治疗后并非“万事大吉”,康复阶段的身体恢复、心理调节与定期随访,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与复发风险。康复管理需从“身体-心理-社会” 多维度入手,帮助患者重建健康生活。

01.康复锻炼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力、改善心肺功能和提升免疫力。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运动方式。运动时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对于手术后或体力较弱的患者,应在专业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功能恢复训练:针对特定肿瘤患者的康复需求,如乳腺癌术后患者可进行肩关节与上肢功能训练、淋巴水肿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可进行排便功能康复和粪袋护理等。

02.营养支持

良好的饮食可以促进身体恢复。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03.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经历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理解,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04.中西医结合康复

中医药在肿瘤康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食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

肿瘤虽可怕,但并非不可防控。从“预防”阻断风险,到“筛查”早期发现,再到“规范治疗”与“科学康复”,每一步都能为健康筑起防线。远离“肿瘤君”,无需“谈癌色变”,只需将科学防控融入日常生活 —— 戒烟限酒、健康饮食、定期筛查、积极治疗,就能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