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牙齿也需要“占座位”:儿童间隙保持器,为牙齿健康护航

来源:任 菁(口腔科) 发布时间:2025-09-12 10:38 浏览次数:

“乳牙迟早要换,掉了就掉了,不用管?”在儿童牙科门诊,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误区。但实际上,乳牙过早缺失后,若不及时干预,恒牙萌出时很可能面临“无位可去”的尴尬——这时候,“牙齿占位神器”。它就像口腔里的“守门员”,在恒牙萌出前守住专属空间,为孩子未来的整齐牙齿打下基础。

一、什么是间隙保持器?

间隙保持器是专为乳牙过早缺失儿童设计的牙科装置,分为固定在口腔内(不可自行取下)和可摘戴两种类型。它的作用是在乳牙提前脱落至恒牙萌出的这段时间里,守住原本属于恒牙的空间,防止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避免恒牙萌出时因空间不足导致的错位、拥挤问题。

二、为什么需要间隙保持器?乳牙不是迟早要换吗?

1.邻牙 “抢地盘”,倾斜移位。缺失牙两侧的牙齿(无论是乳牙还是已萌出的恒牙),会因为失去支撑而向空位倾斜、“倒”向缺隙,就像旁边的树会向空地生长一样。

2.对颌牙“长高”,咬合紊乱。与缺失牙相对的牙齿(比如下牙缺了,对应的上牙),会因为没有咬合阻力而慢慢向上(或向下)伸长,最终咬到缺牙区的牙龈,导致咬合关系错乱

3.恒牙“无家可归”,萌出异常。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会让原本留给恒牙的空间逐渐变窄,甚至完全消失。当恒牙牙胚发育成熟准备萌出时,要么只能从错误的位置“挤”出来(导致牙齿拥挤、错位),要么被完全阻挡在颌骨内(形成埋伏牙)。

4.后续矫正成本高,孩子遭罪。若上述问题发生,孩子需要进行正畸治疗(戴牙套),不仅治疗周期长(通常1-2年),费用较高,还可能需要拔牙、扩弓等复杂操作,让孩子多受折腾。而间隙保持器的作用,就是在乳牙早失后及时“补位”,阻止邻牙倾斜和对颌牙伸长,为恒牙保留足够空间,让恒牙能“顺顺利利”萌出。

三、间隙保持器有哪些类型?

根据孩子的年龄、乳牙缺失数量、邻牙状况及配合度,间隙保持器主要分为固定式和活动式两类,适用场景各有不同:

1.固定式间隙保持器(粘在牙上,不能自行取下)

带环丝圈保持器是最常见的一种。在一个预成的金属带环上焊接一个不锈钢丝圈,将带环粘在缺隙旁边的牙齿上,丝圈则紧贴另一侧牙齿的牙颈部位,挡住空间。

优点:牢固耐用、不影响孩子进食和日常活动、无需依赖孩子配合(适合低龄儿童)、清洁相对简单(刷牙时正常清洁即可)。

适用于:单颗乳磨牙早失。

2.活动式间隙保持器(可以自行摘戴)

这类保持器类似“迷你局部假牙”,由丙烯酸树脂基托(贴合牙龈的底座)、仿真树脂牙(模拟缺失的乳牙,美观性好)和固定用的钢丝组成,孩子可以自行摘戴。

优点:美观、易清洁、可以刺激牙槽骨发育。

缺点:需要孩子每天坚持佩戴(除清洁、进食外),若孩子频繁取下、不愿佩戴,会严重影响效果。

适用于:年龄较大、配合度好的儿童;多个乳牙缺失;同时有美观和功能需求。

温馨提示

间隙保持器需“量身定制”,定期复诊很重要。孩子是否需要戴、戴哪种类型,需要由专业儿童牙科医生通过口腔检查、X线片(判断恒牙牙胚位置和发育情况)评估后,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此外,佩戴期间需定期复诊(通常每3-6个月一次),医生会检查保持器是否松动、磨损,调整位置或更换装置,确保始终能保持间隙,直到恒牙顺利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