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 正文

秋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高危人群要当心!

来源:孙 莉(心病科) 发布时间:2025-09-19 11:36 浏览次数:

立秋过后,盛夏的燥热逐渐褪去,凉秋的气息悄然降临。然而,这个季节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愈发干燥,不仅容易诱发感冒、咳嗽、关节痛等常见“秋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很多人误以为心血管意外多发生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却忽略了血管对“一冷一热”温差刺激的敏感——当气温频繁波动时,高血压、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的发病风险会上升。

近期,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心病科就接诊了一位这样的患者。53岁的患者在日常走路时,偶尔会感到气短胸闷,但并未重视。直到一天前,他开始出现间断性左上肢麻木,同时伴随胸闷气短的症状,且在夜间反复发作,不过每次持续几分钟后便自行缓解。这种短暂的不适让患者放松了警惕,直到次日清晨,胸闷气短的症状再次袭来,还伴有出汗症状,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妙,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心电图检查和相关化验,患者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进一步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其前降支远段已完全闭塞。幸运的是,心病科团队迅速为患者开展了紧急治疗,目前患者已顺利出院。

心病科主任医师毛艳阳说

患者出现的胸痛症状十分典型,但由于他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和长期吸烟史,同时对身体发出的不适信号缺乏足够警惕,导致就诊时间稍有延迟。好在最终接受了及时治疗,避免了更严重的不良后果。这一案例也提醒广大人群,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立秋后需格外关注身体变化,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

秋日为何成心血管“高危期”?

一、专家详解秋季心血管疾病高发四大诱因

1.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血管频繁经历“一冷一热”的剧烈刺激。

2.传统“贴秋膘”习俗影响下,高热量、过甜、过咸、高油脂食物摄入增加,加重血压、血糖、血脂负担。

3.天气转凉,户外活动减少,运动不足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4.日照减少、万物萧瑟易引发情绪低落,不良情绪也会“伤心”。

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有3.3亿,其中冠心病是1129万,同时还有1210万的心衰患者,2.45亿的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都是在秋冬季发生心脏疾病加重的高危人群。最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病人明显增加。

二、高危人群如何安稳度秋?

心病科专家建议,9月初至10月份是血压易波动期,约持续20-30天。应频繁测量血压,及时发现波动。若血压升高,需遵医嘱调整降压治疗;若稳定,则维持原方案。

高危人群是指:长期高血压的老年人,尤其合并高血糖、高血脂、已有颈动脉斑块或吸烟者。

三、心病科专家预防建议

首先不要盲目“贴秋膘”:目前,人们生活条件改善,日常营养已充足。应选择合理饮食,避免过甜、过咸、高脂。注意保暖,避免温差刺激。

其次坚持适度运动:克服天气影响,保持规律活动。

还有关注情绪健康:积极调节心态,必要时寻求支持。

最后严格遵医嘱用药: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