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夏日的热浪逐渐退去,凉爽的秋冬季本该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对于一部分人却意味着“眼睛发痒、红肿、流泪”的折磨的开始。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红眼病”,而是“秋冬季高发的过敏性结膜炎”在作祟。
一、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简单来说,它就是眼睛的结膜(覆盖在眼白和眼睑内侧的一层薄膜)对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当过敏原接触眼睛,体内的免疫系统会“拉响警报”,释放出组胺等炎性物质,导致眼部毛细血管扩张、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二、为什么秋冬季更容易发作?
很多人认为过敏只在春天花粉纷飞时才有,其实不然。秋冬季的过敏原有其独特性:
1.户外元凶:杂草花粉
秋季是许多杂草类植物播撒花粉的季节,尤其是“蒿草、葎草(俗称拉拉秧)、藜科植物”等。它们的花粉颗粒小、数量多,随风可飘散数百公里,是导致秋季过敏性结膜炎和鼻炎的主要户外过敏原。
2.室内帮凶:尘螨、霉菌、宠物皮屑
天气转冷,人们户外活动减少,紧闭门窗以保暖,导致室内空气流通差。
尘螨: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秋季未及时晾晒的被褥、毛衣、地毯等都是它们的聚集地。
霉菌:秋季潮湿多雨,室内角落、卫生间、厨房等容易滋生霉菌。
宠物皮屑:室内活动时间增多,与宠物接触也更频繁。
3.气候助攻:冷空气与干燥
冷空气本身也是一种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眼部症状。
冬季室内供暖会导致空气干燥,加速泪液蒸发,使眼部更加敏感,过敏原也更易附着。
三、如何识别它?主要症状有哪些?
“奇痒无比”是最典型的特征。其他症状包括:
眼部瘙痒:忍不住想去揉眼,但越揉越痒。
结膜充血:眼白部分变得粉红或鲜红。
流泪、灼热感:眼睛有烧灼感,并伴有水样分泌物。
眼睑肿胀:上下眼睑可能出现水肿。
异物感:感觉眼里有沙子一样的东西。
畏光:对光线变得敏感。
重要区别:它与病毒性或细菌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不同。后者通常分泌物更粘稠(脓性),瘙痒感不明显,但疼痛、异物感更强,且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四、中了招怎么办?治疗与缓解方法
一旦出现症状,切忌用手揉眼睛!这会使症状加重,甚至导致角膜损伤或感染。
1.基础治疗:避开过敏原
减少户外活动: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如午间、午后)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密封性好的眼镜或护目镜。
做好防护:回家后及时洗手、洗脸,更换外衣,必要时可冲洗鼻腔。
改善室内环境:经常开窗通风(可选花粉较少时段),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在50%左右,定期清洗床单、被套并用高温烘干,更换羽绒、羽毛制品为化学纤维,使用防螨虫的床上用品。
2.物理缓解
冷敷:用冰冷的毛巾或包裹着毛巾的冰袋敷在双眼上,每次10-15分钟。
五、何时需要看医生?过敏性结膜炎哪些症状需要就医?
1.自行用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2.眼睛疼痛剧烈,而非单纯的痒。
3.分泌物变为黄绿色粘稠脓液。
4.怀疑自己用了不对症的药物。
秋冬季过敏性结膜炎虽然恼人,但它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识别过敏原、有效规避、合理用药,让您在享受秋冬美好时光的同时,不再为“眼痒”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