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冬季小孩反复鼻塞怎么办?

来源:儿 科 发布时间:2021-02-02 09:55 浏览次数:

天气寒冷,宝宝容易出现反复鼻塞流涕,晚上鼻塞难以入睡,不舍得他吃药,家庭如何护理通鼻窍?中医教你小妙招!

中医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弱,又寒温不知自调,更容易被邪气所伤。肺常不足,在寒冷的冬季,寒邪首先侵袭肺部,肺在体合皮,在液为涕,开窍于鼻,喜润而恶燥,很容易出现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状。

孩子鼻道狭窄,鼻腔绒毛稀少,屏障功能较弱,遇到寒冷空气更容易袭击鼻道内壁上腔细胞分泌大量炎性液体,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鼻腔处于狭窄、湿润状态极容易吸附灰尘和漂浮物,进而加重鼻塞使孩子难以通畅呼吸并难以入睡。

孩子免疫力弱更容易在冬季感冒,如患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更容易出现鼻塞症状。

下面介绍5个中医快速通鼻的方法

一、按揉迎香穴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针灸甲乙经》“鼻鼽不利,窒洞气塞,涡僻多涕,鼽衄有痈,迎香主之”迎香穴有通利鼻窍的作用。

日常保健:将食指指腹置于迎香穴,做旋转点按揉,同时配合呼吸“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里、向下揉搓,力度稍感酸胀为宜,连续按揉至少5分钟以上,稍感鼻通为止,然后用力再点按刺激印堂穴1分钟(位置左右眉间中央),鼻塞可消失。

二、艾灸大椎穴

大椎穴是一个神奇的穴位,主治外邪侵袭所致的表证及里热证,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力作用,尤其对感冒初期出现的鼻塞、流清涕有奇效。

位置:在后背正中线上,低头可见颈背部交界处椎骨有一高突可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此方法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三、热毛巾温敷鼻子

由于轻微的鼻塞常常是因为肺受寒邪引起的,热毛巾温敷鼻子具有通鼻窍的作用。

具体步骤:1.准备一条干净的毛巾,浸泡在和洗澡时水温相当的热水中,约30秒后趁热捞起,轻轻地拧干。2.将热毛巾捂住鼻孔,同时用鼻子深呼吸,这样可以将大量的热气吸入鼻孔,效果更好。3.热毛巾敷鼻子一般一次可以敷10分钟左右,10分钟左右可以起到很好的扩张鼻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治疗鼻塞,缓解鼻炎症状等左右。时间过长反而容易造成鼻部肌肤组织受损。

四、艾草浴足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脚上汇聚6条经脉的66个穴位并有多个与内脏器官联结的神经反应点,所以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现代医学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

“临睡浴足,温经脉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人不死”。艾叶性温,有祛除体内寒气的作用,在寒冷的天气,用艾叶泡浴足可以驱赶寒气,使身体发汗排毒,治疗感冒、鼻炎、提高身体免疫力。当然了,如果没有艾叶,单纯的温水泡脚也是有很大益处的。

具体操作:使用与洗澡时水温相当的热水浴足。

五、食疗方以扶正气

俗话说“正气不足则百病生”,无论是鼻炎、腺样体肥大、还是易感冒、痰湿体质的孩子本质上都是免疫力弱、体质差,“治病求本”从而要治病就要帮助孩子调理体质,扶正孩子的正气,“辛夷花煮鸡蛋”这个食疗方可以煮给孩子吃,少量、分次、吃蛋,喝汤,辛夷花煮鸡蛋,药膳。辛,温。归肺、胃经。祛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连续食用一周。具体做法:辛夷花用清水稍浸泡,洗净。然后与鸡蛋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750毫升(约3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约煎1个小时,然后捞起鸡蛋,放进清水片刻,取出,去蛋壳后再放进瓦煲内煲片刻便可。此量可供1~2人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儿科小儿推拿室以传统小儿按摩手法为主辅助治疗小儿常见病,主要针对小儿常见感冒、咳嗽、发烧、便秘、腹泻、腹痛、积食、厌食、便秘、鼻炎、腺样体肥大、肌性斜颈等疾病采用“不打针、不吃药”传统特色疗法。针对小儿体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特点,采用“滋阴清热、健脾助运”的治疗思路进行小儿推拿手法调理,对提高小儿机体各项机能、增强免疫功能、未病先防,保证经络通畅、气血充盈、正气充足、强身健体,均有显著疗效。科室还开展了小儿中药穴位贴敷、艾灸、刺血、拔罐、刮痧、耳穴、磁热、捏脊、脐灸等疗法充分发挥小儿中医特色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优势。

地址:门诊楼一楼儿科门诊内

咨询电话:0911—218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