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运动医学科成功完成多例关节镜下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标志着运动医学科关节镜诊疗技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典型病例一
患者秦某,男,14岁,在学校上体育课跳高时摔伤左膝关节,当即导致左膝关节疼痛、肿胀、不能站立。送往我院治疗,紧急行MRI显示:左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因患者年纪小,为最大程度减轻手术创伤和骨骺损伤,经过北京专家王佳宁教授和运动医学科庞军主任讨论后,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于4月13日为患者实施了关节镜下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基于关节镜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的优势,术后当天患者即可下床活动,做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如踝泵练习、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直腿抬高练习等,六天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典型病例二
患者王某因参加职工体育运动会不慎摔倒,致右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就诊行MRI显示:右膝前交叉韧带断裂,建议手术治疗。听闻延安市中医医院有专门的运动医学科,为寻求功能的最大恢复,遂慕名前来就诊。入院后,北京驻延专家王佳宁教授及庞军主任医师为患者详细检查,4月19日为患者行关节镜下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手术历时1小时。术后指导患者关节屈曲角度练习,下地患肢部分负重行走等康复训练,一周后患者屈曲膝关节达到90°,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运动医学科庞军主任介绍说:“随着全民运动的普及,前交叉韧带断裂已成为最常见运动损伤之一,由于膝关节镜手术创伤小,疗效可靠,所以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最佳治疗方案,也是运动医学科研究的热点。而且随着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至上,重返运动”成为我们每一个运动医学科医生的追求目标,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可早期活动的全内隧道技术(全内技术)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也就应用而生。”
全内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优势
1.全内技术重建ACL,只取半腱肌肌腱作为移植物,减轻取腱部位疼痛,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减少患者术后患膝屈曲内旋力量丢失,有利于术后康复。
2.相比于传统手术极大的减少甚至消除术后短期内临床症状。(传统手术:取腱过程中损伤隐神经髌下支,导致小腿近端内侧面明显麻木,门型钉压迫刺激骨膜,导致疼痛。)
3.全内技术胫骨骨隧道是由内向外钻取,骨皮质直径3.5mm(传统为7mm,8mm),有效保留了胫骨近端骨皮质,避免劈裂骨折,并且隧道外细内粗,与外界相通的隧道很小,关节液不会渗漏,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4.全内技术胫骨和股骨侧均运用了锁扣带袢接骨板悬吊固定不仅可充分利用腱骨界面,促进腱骨愈合,而且能有效避免挤压钉对移植物切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