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呵护生命 康复同行】脑卒中的家庭康复

来源:康复科 发布时间:2022-04-22 09:29 浏览次数:

1650590844255010044.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工作方式,脑卒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年轻化,其对家庭及个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损失,更多的是心灵伤害。4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开展了“呵护生命 康复同行”科技之春科普系列活动之“脑卒中的家庭康复”,让大家更好的快速识别脑卒中。

本次活动由康复科护士长李金艳主持,候咪主治医师和赵海瑞康复治疗师主讲,通过脑卒中的识别、家庭护理、良肢位摆放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现场演示,受到了每一位在场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科普小知识

1.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一看:看一张脸,口角歪斜

二查:查两只手臂,单侧无力,不能抬举

三听:听说话,口齿不清

通过1看、2查、3听,三步识别脑卒中,即常说的中风120,如果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拨打120,脑卒中的黄金治疗时间是发病6小时内,快速识别脑卒中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的治疗效率。

2.脑卒中的分类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好比“旱灾”,夏季土壤如果缺少的水分滋养,庄稼就会干旱,大脑如果没有血液滋养,就会失去其功能,这就是缺血性脑卒中;相反,出血性脑卒中好比“涝灾”,如果出现涝灾,庄稼也会被水吞没,如果脑血管出现涝灾,就表现为血管压力过大,随之脑血管破裂,脑组织功能受损,就表现为出血性脑卒中。候咪主治医师用旱灾和涝灾形象的比喻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脑卒中分类。

3.脑卒中患者的“吃、喝、拉、撒、睡”

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患者肠蠕动减弱,特别容易出现便秘,用力排便会引起血压增高,进而出现脑出血的风险,也会使患者出现烦躁、腹痛不适,此时应该给患者多摄入粗纤维食物,适当的补充维生素,比如:香蕉、芹菜、玉米、全麦面包等,同时每天帮患者顺时针揉肚子,帮助胃肠蠕动;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容易呛咳,在帮助患者进食尽量选择半流质食物,少量频服,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中风患者在发病后情绪波动大,极易发生睡眠倒错及情绪异常,更严重者会出现中风后抑郁,家属应该多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入睡环境保持安静;对于插尿管及长期卧床的卒中患者,要注意保持尿道口的干燥、清洁,避免发生尿道感染。

4.良肢位的摆放

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运动不当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通过有效的护理及良肢位的正确摆放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后期常见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异常运动模式、抗痉挛模式、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髋外旋、膝过伸、足下垂、足内翻等。赵海瑞康复治疗师通过现场模特演示,向大家普及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正确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