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简称“三伏贴”)在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在中医理论中,天气最炎热的时节也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皮肤腠理完全开泄,经络气血最为旺盛,此时用中药贴敷于穴位可以疏通血脉,鼓舞扶助虚羸之正气,祛除体内沉痼之寒邪宿疾,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脾胃肝病)科经过充分准备,制定了2023年“冬病夏治”系列方案。医护团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体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的同时又加以拔罐、艾灸,健脾养胃又护肝!
健脾养胃护肝贴
①慢性胃炎:常表现为胃脘胀满、胃脘疼痛、恶寒怕冷、喜温喜按、早饱、饭后不适、食欲不振、反酸、烧心、打嗝等。
②虚寒型腹泻:常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大便不成形,腹部怕冷、进食生冷食物后腹泻等。
③也可用于黄疸,肝硬化,肝癌等慢性病调理。
止咳化痰清肺贴
适用于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感冒、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等。
平衡火罐
平衡火罐是拔罐疗法的一种,是以平衡理论为指导,将闪罐、揉罐、抖罐、走罐、留罐等多种拔罐手法结合应用、循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进行治疗,补泻结合,从而达到调理人体脏腑机能,平衡阴阳作用的一种操作技术。适用于风寒湿痹所致的各种疼痛及虚寒性咳喘、失眠、乏力及机体亚健康状态导致的不适症状。
艾灸
是将艾条施灸于穴位或者患处部位上,通过燃艾的温热作用以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或寒湿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如:胃脘痛、腹痛、腹胀、腹泻、腰背酸痛、四肢冷痛等症状。
何谓冬病,缘何夏治?
冬病:
顾名思义,是指在寒冬季节容易发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此类疾病都有虚证、寒证的共同特点,患有“冬病”的人多属于阳虚体质。
夏治:
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最高,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贴敷,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所,去除体内陈寒,并为机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易发季节不易被寒邪所伤,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贰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冬病患者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此时若能补益阳气则可以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1.可采用辛温药,温阳祛寒以消除冬病的病根;
2.采用“随而济之”的补法,即在“夏至”以后,阳气渐去之时以温阳之药随而济之,起到助阳的作用。
叁
2023年“冬病夏治”时间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