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孩子恢复得这么快,几乎看不到疤痕,这几天辛苦了,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出院时,小琛家长紧握着运动医学科人员的双手说道。
“看到孩子笑着出院,我们就不累,守护每一个患者是我们医生的价值所在。”
5月3日,当大多数人享受假期休闲时光时,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手术室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打开了无影灯。运动医学科医疗团队为一名年仅6岁、左侧股骨远端严重移位骨折的患儿实施了一台高难度微创手术。这场仅耗时30分钟的“精准战役”,不仅彰显了医者仁心,更以创新技术为儿童骨折治疗树立了新标杆。
紧急求助:幼童意外骨折,家长心急如焚
5月2日晚,患儿小琛(化名)因车祸致左大腿剧烈疼痛、无法活动。家长紧急送医后,X光检查显示其左侧股骨远端骨折,断端明显错位。股骨远端是下肢承重的关键部位,且毗邻骨骺(骨骼生长板),此处骨折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肢体畸形、双下肢不等长,甚至终身残疾。面对揪心的家长,运动医学科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决定采用国际前沿的“经皮穿刺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
挑战重重:传统手术困境与微创方案突破
“儿童骨骼柔韧但强度低,这是儿童骨骼独特的生理特点。”
“而且小琛骨骺处于活跃生长期,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虽能实现解剖复位,但创伤大,还需要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有可能损伤骨骺,导致生长障碍。”
“小琛的骨折移位较为严重,闭合复位难度极高,如果强行操作可能会加剧软组织损伤……”
医办室内,面对两难抉择,运动医学科团队结合患儿影像学资料连夜组织病情讨论,反复模拟复位路径,最终敲定“G型臂X光引导下手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方案。该技术通过体表小切口精准复位,利用克氏针实现稳定固定,虽然能避免骨骺损伤,但对医生经验、术中影像引导和团队配合要求极高。
30分钟:毫米级操作“打赢”攻坚战
在征得家属同意后,5月3日中午2时,手术正式开始。麻醉科团队为小琛实施全身麻醉后,在G型臂实时透视下,以轻柔手法对骨折端进行牵引、旋转、按压。透过显示屏,运动医学科团队屏息凝神,注视着骨折断端一点一点回归原位。经过20分钟精雕细琢,X光显示骨折对位对线恢复,关节面平整如初!
紧接着,运动医学科团队在骨折端经皮植入四枚直径仅1.5毫米的克氏针,呈交叉网状固定,既确保力学稳定性,又将针尾巧妙留置体外,避免二次手术损伤。术后辅以屈膝15度石膏外固定,进一步保护复位效果。从麻醉到手术结束,全程仅用30分钟,一场“小创伤换取大治疗”的攻坚战圆满落幕。
快速康复:人文关怀与微创技术守护健康
术后苏醒的小琛生命体征平稳,下肢感觉及末梢血运良好,当晚即可在家长协助下进食、翻身。同时运动医学科护理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家属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并利用动画、玩具分散患儿注意力,消除恐惧心理。术后第2天复查显示骨折对位无移位,克氏针固定牢靠,小琛现已顺利出院。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骨骼需要更精细的呵护。”运动医学科主任庞军在诊疗中告诫着科室医护人员。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标志着我院运动医学科在儿童骨折微创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也是团队深耕“儿童保骺治疗”技术体系,将成人运动医学中的关节镜、导航定位等微创理念移植到儿童骨科的真实写照。
运动医学科是陕北地区首个运动医学专科,近年来,在北医三院驻延专家和庞军主任带领下,已累计完成近百例复杂儿童骨折微创手术,通过技术创新让许多患儿免受“大刀阔斧”之苦。未来,运动医学科团队将继续探索微创医学的边界,助力更多患者在阳光下自由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