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固有观念里,中医药似乎更擅长保养身体、缓解轻症,面对糖尿病、心梗这类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总觉得离不开西药的辅助。但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的中医专家杨旺旺,却用一把脉枕、几根银针、一笺药方,在慢性病治疗领域写下了别样的答案。
他凭借深厚的中医智慧,让被高血糖困扰的患者摆脱 “药越吃越多、血糖却越升越高” 的困境,让血管严重堵塞的心梗病人免于多次手术的煎熬。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诊室,看看这些慢性病患者是如何在中医的调理下,一步步解除困扰、重获健康的。
辨证施治消渴:中医巧解糖尿病难题
清晨的诊室里,阳光恰好落在诊桌的脉枕上。门诊四楼综合诊疗中心的诊室里,中医专家杨旺旺指尖搭在糖尿病患者的腕脉上,眉头微蹙片刻后缓缓舒展。“您这脉沉细带滑,舌苔根部腻得像积了层痰湿,” 他抬眼时,眼里带着了然的神色,“夜里不仅口渴难耐,膝盖还总发僵吧?”
患者猛地坐直身子:“杨大夫,您怎么知道?我这毛病去了好几家医院,没人能说这么准!” 她患糖尿病五年,胰岛素越打越多,餐前血糖却越来越高……
杨旺旺大夫拿起笔,一边在处方笺上写下中药,一边耐心地给患者解答:“您这不是单纯的阴虚,是脾湿困住了肾阳,就像湿地里的火苗,看着旺实则根基虚。你脾湿,夏天到了可别学人家吃生冷水果。尤其西瓜看着清爽,实则性凉,吃多了就像往湿土里泼水,更难晒干。”同时制定 “三阶梯疗法”:先针灸控制口渴,再用中药调理脾胃,最后配合运动,循序渐进控制血糖。
“我现在吃杨大夫的中药,餐前血糖从10点多稳定控制在6点多,而且体重也下降了,没有那么容易渴了,自己感觉轻松很多。”患者感慨地说。
针药并用通心脉:中医力挽心梗危局
“因为我老公情况比较特殊,好几根血管都有不同程度的堵塞,上次做手术是因为其中一条血管100%堵塞,属于急诊手术。” 患者妻子回忆道,“但一想到后面还有四五次手术要做,我们就犯愁。我本人一直信任中医,就和老公商量着看看中医能不能调理,毕竟连着做手术,身体实在吃不消。”
此时是下午三点,心梗患者准时躺在治疗床上。杨旺旺大夫看了眼墙上的挂钟:“现在是申时,膀胱经当令,该通肾经的气了。” 他手持三寸银针,在太溪穴上方悬停片刻,手腕轻旋,银针已如“游龙”入穴。
“酸麻感是不是顺着腿往脚跟窜?”杨旺旺大夫捻转针柄的手法娴熟精准,“这是气在走经络,就像疏通堵塞的水管,得让压力慢慢渗透。” 患者心梗做完手术后总觉得胸口像压着棉花,说话都费劲。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几条血管的堵塞程度都有所下降。最明显的是,原本堵塞 95%的血管完全疏通,而堵塞80%、60%和50%的血管,堵塞程度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我们全家都很兴奋,我第一时间就给杨大夫发消息,一度激动到说不出话来。”在诊室门口,来复诊的患者家属高兴地和其他就诊患者分享着这份喜悦。
杨旺旺大夫常说:
“好医生得有三样本事,一是能看透病的根,二是能暖透人的心,三是敢做其他大夫不敢做的尝试。” 在这间飘着药香的诊室里,银针如笔,中药作墨,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重生故事。那些精准的药方、灵动的银针、暖心的叮嘱共同织就了一张守护健康的网,让慢性病患者在传统中医的智慧里,重新找到生活的底气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