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实训基地示教室里,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我院承办的“中国骨科先进技术机器人培训会(延安站)”顺利开展,陕甘宁革命老区1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的50余名骨科骨干齐聚一堂,通过“理论+实操+观摩”的沉浸式学习,为老区群众带来更精准、更微创的诊疗“新期待”。
以“智”赋能:助力老区医疗服务再升级
会议伊始,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副院长姚波、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委会主委张殿英、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骨科学部主任余方圆教授分别致辞并表示,陕甘宁革命老区作为党和人民的“红色根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但当前仍面临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基层骨科技术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难题。近年来,我院运动医学科在关节外科领域持续深耕,已成功打造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模式。此次将骨科机器人培训会首站选定延安,不仅是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积极响应,更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具体实践。希望通过搭建“学得会、用得上”的实战型培训平台,以精准技术赋能基层医疗队伍,帮助革命老区的医护人员快速掌握骨科机器人应用等前沿技术,让更多老区群众无需奔波,在家门口就能便捷享受到“机器人时代”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从“观摩”到“实操”:一场打破技术壁垒的“实战课”
余方圆教授、邬晓勇教授、陈有荣教授、庞军教授、张志宇教授、拓庆银教授分别以《机器人技术开创精准骨科新时代》《膝关节机器人基本原理》《并联机械臂原位生物打印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关节置换手术的优化》《用微创与精准助力保膝发展》《机器人技术开创精准骨科新时代》《机器人手术病例报告》《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等为题作了详细详解,用大量临床案例解析了机器人在截骨精度、假体匹配度、术后康复等方面的优势。
“传统手术依赖医生经验,截骨误差可能达2-3毫米,而机器人可将误差控制在0.5毫米内,这对保留患者自身膝关节结构、延长关节使用寿命至关重要。”专家们的讲解引发在场医生的热烈讨论。
理论授课后的“重头戏”是手术演示与实操环节。在手术直播区,余方圆教授团队通过手术实时直播,孙效虎教授在会场为参会人员就手术重点难点实时讲解,顺利为一位“右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实施了机器人辅助全膝置换手术。
“真机操作”环节。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参训医生分组体验了从术前规划、机械臂校准到模拟截骨的机器人假骨操作。
这场聚焦“骨科机器人”的技术盛会,不仅为老区医生打开了一扇智能之窗,更以科技之力托举起革命老区群众的“健康梦”。今后,我院运动医学科将以此次盛会为契机,通过与基层医院搭建“远程手术指导”平台、定期开展机器人技术专项培训、多学科病例研讨和建立常态化技术下沉机制,推动智能骨科机器人技术在延安地区广泛开展,让智能医疗成果更好地守护老区百姓的关节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