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关注颅缝早闭微创治疗黄金“时间窗”,全力护航宝宝健康成长

来源:潘维伟(儿 科) 发布时间:2025-09-05 09:26 浏览次数:

近日,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儿保门诊,北京专家、儿科主任潘维伟医生刚给前一个宝宝做完查体,就见一对年轻父母抱着宝宝走进来,妈妈的眉头还紧皱着:“潘主任,我们家轩轩(化名)4个月了,今天来做常规体检,就是最近总觉得他头型有点怪,您帮忙看看?”说完轻轻把宝宝放在检查床上。

潘维伟医生俯身仔细观察,手指轻轻抚过患儿的头顶,随即温和地问道:“我看他额头这里有点突出,像咱们说的‘寿星头’,而且从头顶看,头颅宽度比别的宝宝明显狭窄”

妈妈立刻点点头,语气里带着担忧:“对对对!我早就发现了,但总以为是睡姿问题,想着可以通过睡姿调整矫正过来,没想到越来越严重”

“先别着急,头围数值倒是在正常范围,但这个头型确实不太对称,额头高耸、头顶狭长,有点像‘小船’的形状,我怀疑可能是颅缝早闭——也就是宝宝头骨之间的缝隙提前闭合了,影响了头颅的发育。不过这只是初步判断,需要去影像科做个颅脑CT和三维重建以明确。”潘维伟医生一边安抚家长,一边继续查体和开具检查单。

经查,轩轩(化名)的颅脑CT及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果然印证了此前的担忧——提示为颅缝早闭。面对这一情况,潘维伟医生第一时间积极协调,迅速为轩轩对接转诊。幸运的是,轩轩的病情仍处于微创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内,最终顺利完成微创手术。这一治疗方案不仅精准解决了病症,更让孩子避免了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和痛苦。

科普小知识

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是一种常见先天性颅颌面畸形,其主要特点是一条或多条颅缝发生过早的融合。从而出现颅骨畸形和颅内压的改变。新生儿中发病率为1/2500~1/1700。遗传和基因突变是颅缝早闭症的主要病因。胚胎发育的环境因素。如母亲的吸烟习惯、甲状腺疾病、双角子宫等,以及致畸药物的使用也与颅缝早闭的发生相关。

颅缝早闭症根据头颅畸形的严重程度和其他器官的疾病表现,分为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即1~2条颅缝发生过早的融合或缺失导致的颅骨畸形)和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颅缝提前闭合以后,局部骨性结构限制阻碍压迫了正常大脑的发育,头颅形状也随之改变,颅骨和脑组织只能向其他方向代偿地生长,导致头部畸形,表现为狭颅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头的外型异常,根据不同的颅缝闭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头颅畸形,包括舟状头、三角头、斜头、短头、塔头、尖头畸形等。闭合的颅缝处会有骨质沉积隆起,形成突出的“骨嵴”,常常可以摸到。颅缝提早骨性闭合可致颅腔畸形狭小,同时可致颅内压升高、视力障碍,严重者可影响智力发育,或因颅高压等并发症危及生命。

颅缝早闭症的治疗和管理需多学科合作,包括颅面外科、神经外科、遗传学、重症监护科、五官科、儿科、精神心理科等以及相应的临床护理、言语康复治疗等。早期诊断并接受系统治疗,有助于改善患儿的畸形外貌、促进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减轻患儿和家庭的社会心理负担。

北京专家、儿科主任潘维伟介绍:

“头颅CT检查和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颅缝早闭患儿有一条或多条骨性融合的颅缝,是目前诊断颅缝早闭的‘金标准’。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传统颅骨穹窿重建术相比,在婴儿3月龄至1岁内就采用微创手术和术后矫形头盔疗法治疗颅缝早闭,手术损伤小、住院时间短,而且术后的后续治疗让家长和患儿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