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破裂引发的急症,堪称脑血管疾病中的“生死考验”。近日,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脑外科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实力、高效的多学科协作(MDT)模式与分秒必争的急救态度,在与“死神”的赛跑中精准发力,成功救治一名颅内动脉瘤破裂危重患者的生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我院在脑血管急危重症救治方面的综合实力与技术水平。
病情危急:颅内“定时炸弹”突发破裂
70岁的女性患者,因“突发头痛伴呕吐1小时”被紧急送往医院急诊科。入院时患者病情已十分危重,急诊科第一时间为其完善颅脑CT检查,结果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一征象,高度指向颅内动脉瘤破裂。
脑外科主任田德洲主任医师、董永军副主任医师迅速介入,结合患者症状与初步检查结果,判断需进一步明确病灶位置与血管情况,随即建议行头颈CTA检查,检查提示“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为后续精准救治提供了关键依据。
生死时速:多学科协作护航手术
更棘手的是,该患者并非单纯的颅内动脉瘤破裂,还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多种慢性疾病叠加,不仅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也对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这一复杂病情,脑外科团队迅速行动,联动急诊科、麻醉手术科、重症医学科、心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力量,通过快速会诊完成全面病情评估与精准诊断,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并取得知情同意后,脑外科团队随即为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急诊实施了全脑血管造影+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经多学科团队协同积极救治,患者术后复查颅脑CT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已吸收;肌力评估结果为右下肢肌力5-级,其余肢体肌力恢复正常。目前患者病情稳定,已顺利出院。
此次危重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成功救治,既是我院脑外科在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技术硬实力的生动印证,更凸显了脑血管急症绿色通道“分秒必争”的优势与多学科协作(MDT)“协同作战”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的价值。未来,医院将进一步聚焦脑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持续提升,不断优化急救绿色通道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以更精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为区域内百姓的生命健康筑起更坚固的“防护屏障”。
健康科普
脑动脉瘤预防与应对
脑动脉瘤虽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肿瘤”,却是潜藏在脑血管上的“定时炸弹”——它是脑血管壁局部薄弱后形成的异常膨出,一旦破裂出血,可能引发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起病急、进展快、致死致残率高的特点。做好预防、掌握应急应对方法,是守护脑血管健康的关键。
一、警惕!这些人群属于脑动脉瘤高危群体
并非所有人都面临同等风险,以下人群需格外关注脑血管健康,将筛查纳入健康管理重点:
1.有家族遗传史者:若直系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曾确诊脑动脉瘤,自身发病风险会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脑血管专项检查。
2.高血压患者: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持续冲击脑血管壁,导致血管壁逐渐变薄、受损,增加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概率。
3.长期吸烟者: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硬化,为动脉瘤的发生埋下“隐患”。
二、牢记!两项基础预防措施,降低发病风险
脑动脉瘤的预防并非复杂工程,从生活习惯和基础疾病管理入手,就能有效减少风险,具体可落实到以下两点:
1.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血管健康的“头号敌人”,无论是否属于高危人群,都应通过规律服药(遵医嘱)、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g)、适度运动(如快走、慢跑)、避免情绪激动等方式,将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一般建议<140/90mmHg,高危人群可更严格)。
2.坚决戒烟(含二手烟):吸烟会直接损伤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动脉瘤形成及破裂的风险。戒烟后,脑血管损伤会逐渐减轻,风险也会随之下降。
脑外科医生提醒:
脑动脉瘤破裂的黄金救治时间极短,“时间就是大脑”,一旦出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以下症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第一时间送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