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舞蹈生的髌骨“保卫战”:当膝盖“亮起红灯”,运动医学为热爱“续航”

来源:范冰洋(运动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09-24 16:12 浏览次数:

“医生,我的膝盖肿得像个馒头,我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明天还要练舞呢……”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女孩手扶着膝盖,眉头拧成了麻花,宽松的运动裤也遮不住膝盖那鼓得发亮的肿胀。她告诉医生,三天前上课时,单脚站立时膝盖“咔嗒”一声响,如今别说踮脚转圈,连走路都得拖着腿。

“先躺平,腿伸直试试。”

“这里疼吗?”

“能稍微弯一点吗?”

接诊的运动医学科张志宇医生手指轻轻按压患者膝盖周围,从髌骨内侧到外侧韧带,每按一处都仔细观察她的表情。一连串专业提问间,医生还不忘缓解她的紧张:“你这舞蹈生的柔韧性我佩服,但膝盖可经不起‘反复折腾’,咱们今天得好好给它做个‘体检’。”

当患者轻描淡写地补了一句:以前膝盖扭过两三次,自己掰回来就没事了”时,医生的表情瞬间严肃起来“这可不能当儿戏!”他拿出膝盖解剖模型,指着髌骨的位置耐心解释“你看,髌骨就像膝盖里的‘小骨头垫片’,每次脱位都会磨损周围的韧带和软骨,就像门轴总错位,迟早会磨坏门框。这次肿胀不消退,就是韧带已经‘抗议’了。”

随后的影像检查印证了医生的判断:患者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支持带严重撕裂、有游离骨块,若继续拖延,有可能会影响舞蹈生涯。“建议手术,我们可以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修复韧带,术后配合康复训练,三个月左右就能逐步恢复跳舞。”张志宇医生说道。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运动医学科团队迅速制定方案。由张志宇主任医师主刀,范冰洋、杨春医生配合,顺利完成了左膝关节镜检、清理、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手术,成功将“脱轨”的髌骨复位到“轨道”上。

“来,脚尖轻轻勾起,感受大腿肌肉在发力。”

“这样会不会影响我以后做高难度动作啊?

“不会,咱们是在给你的膝盖‘加固城墙’,等它恢复好了,你做动作会更稳、更漂亮。”

术后康复期,医生还像“私教”一样,给她开了“护膝小灶”,教她在日常训练中保护膝盖。第二次复查时,女孩在家人陪同下,给医生送上了“态度和蔼,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尽职尽责”两面锦旗。

作为陕北地区首个运动医学专科,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运动医学科在北医三院驻延专家与庞军主任的带领下,汇聚了一支经验丰富的诊疗团队。科室专注于各类急慢性运动损伤、慢性劳损及退变性损伤的诊治,覆盖肩、肘、腕、髋、膝、踝等全身多个关节与病种。

目前已累计完成百余例髌骨脱位微创手术,帮助众多运动爱好者摆脱了髌骨反复脱位的困扰。未来,运动医学科将不断挑战微创技术的高峰,持续精进医疗水平与服务能力,用更精湛的医术和更贴心的关怀,帮助更多患者在阳光下自由奔跑、尽情跳跃。

髌骨日常保养小知识

一、热身要“够味”,避免“冷启动”

运动前需进行10——15分钟针对性热身,比如弓步压腿、膝关节环绕、直腿抬高(每组15次,做3组),让膝关节周围肌肉充分激活。舞蹈生练踮脚、旋转等动作前,可先做5分钟靠墙静蹲(膝盖不超过脚尖,背部贴墙),增强股四头肌力量,减少髌骨受力。

二、训练有“节制”,拒绝“硬扛”

避免长时间重复屈膝动作(如连续跳芭蕾阿拉贝斯克),每训练40分钟休息10分钟,期间可按摩膝盖周围肌肉(用掌心顺时针揉按髌骨下方,每次3分钟)。若训练中出现膝盖酸痛、“弹响”,需立即停止,用冰袋冷敷15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一次),缓解炎症。

三、强化“护膝肌肉”,打造“天然支架”

日常可做股四头肌训练:坐姿时将弹力带套在脚踝处,缓慢伸直膝盖(保持3秒),再缓慢放下(每组20次,做4组);还可做臀桥训练(仰卧屈膝,双脚踩地,臀部抬起至身体呈直线,保持5秒,每组15次),增强臀部肌肉,改善膝关节受力平衡,减少髌骨脱位风险。

四、选对“装备”,减少“伤害”

根据运动类型选择合适护具:舞蹈生练跳跃动作可戴髌骨稳定护膝,运动员进行篮球、足球等对抗性运动时,选择带侧支撑的专业护膝。同时,避免穿不合脚的鞋子(如鞋底过软的舞蹈鞋、高跟鞋),减少膝盖代偿性损伤。

五、出现“小信号”,及时“踩刹车”

若日常出现膝盖肿胀、上下楼梯疼痛、髌骨“卡住”感,或脱位后自行复位仍反复疼痛,需立即停止运动,及时就医检查。切忌“硬扛”,早期干预能避免损伤加重,降低手术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