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群众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在门诊大厅开展了心肺复苏(CPR)主题宣传培训活动,通过“理论+实操”模式,让急救知识走进群众,为构建全民急救防线奠定基础。
急危重症科医护团队通过通俗讲解、动画演示,拆解心脏骤停的危害与“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重点普及CPR“判断意识-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核心步骤,用“跟着节拍器按压”“模拟异物清理”等趣味方式化解操作难点。
随后,许多群众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模拟人练习按压深度与频率,针对错误动作现场纠正。不少参与者表示,“以前觉得CPR离自己很远,现在学会了,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关键时分,生命“救”在身边!每个人都应掌握的急救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总是突如其来,如心脏骤停、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当伤害发生时,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往往只有短短的4-6分钟。千钧一发之际,你会合理地实施自救和救护他人吗?学习和掌握一些急救知识和技能,当意外从天而降时,能抓住“救命”的黄金时间,给自己和他人创造更多生存的机会,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降低伤害。
每年一度的急诊急救日,不仅是对急诊医护人员辛勤付出的致敬,更是面向全社会的一次重要科普提醒:意外和急症无法预测,但急救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提前准备。当生命面临威胁时,最初的几分钟往往是最关键的“黄金时间”。在专业救援到达前,您,就是生命最重要的“第一响应人”。
一、 什么是真正的“急诊”?学会辨别,为生命让行
并非所有紧急情况都需要拨打120或冲进急诊室。正确识别急危重症,既能让自己获得最快救治,也能将宝贵的急救资源留给最需要的人。
二、 人人该懂的“急救神器”:几个动作,关键时刻能救命
心肺复苏:为心脏骤停者重启生命之门
发现有人突然意识丧失、无呼吸应该怎么做?
安全与评估:确保环境安全,轻拍双肩,大声呼唤“您怎么了?”。
呼救与求助:立即拨打120,并让人寻找附近的自动体外除颤器。
开始按压:让患者平躺于硬地,跪在其侧旁。定位:两乳头连线中点。手势:双手交叉,掌根紧贴胸骨。姿势:双臂伸直,用上身力量垂直下压。
要求: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持续不停,直到专业医护人员接手。
海姆立克急救法:气道异物梗阻的“克星”
当有人进食时突然无法咳嗽、说话,面色青紫,双手掐住自己的脖子(V形手势)。
·对清醒的成人/儿童(站立位):
站到患者身后,一脚插于其两腿之间作为支撑。
双臂环绕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放在患者肚脐上方、胸骨下方的腹部。
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用力地向后上方冲击挤压,直到异物排出。
急救“黄金四分钟”与AED
心脏骤停后的4分钟内是救命的“黄金时间”。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它可以自动分析心率并给予电击,非专业人员也能按照语音提示操作。使用AED越早,存活率越高!
急救知识,看似是冷冰冰的技术,实则是最温暖的社会纽带。它意味着当危难降临,我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而可以成为伸出援手的生命守护者。
在急诊急救日,让我们共同许下一份承诺:学习急救知识,传递生命希望。您的举手之学,或许就能挽回一个生命,守护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