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 医院动态 / 正文

肩袖翻修手术联合PRP治疗为复杂再撕裂体力劳动者重建肩关节功能

来源:杨 春(运动医学科) 发布时间:2025-10-11 08:21 浏览次数:

肩袖损伤是不少体力劳动者的“职业痛点”,而术后再撕裂更是运动医学领域的诊疗难题。近日,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运动医学科传来好消息——科室团队为一名外省在延的建筑工人实施关节镜下肩袖翻修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帮患者摆脱了肩袖术后再撕裂的痛苦,重新找回“灵活肩膀”,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肩袖损伤综合诊疗领域取得新突破。

病例回顾

54岁的患者是一名建筑工人,长期的重体力劳动让他的肩关节不堪重负。6个月前,他因“右肩巨大肩袖撕裂”在外地某三甲医院接受“关节镜下肩袖缝合修复术+肱二头肌长头腱固定术”。术后虽完成系统康复,但右肩功能仍未改善:胳膊抬不高,前屈仅60°(正常人能到180°),外展80°(正常人能到180°),后伸连20°都不到;日常生活与工作深受影响,甚至无法完成抬臂、举物等基础动作。今年9月,患者右肩疼痛突然加重,肌力明显下降,连自主穿衣都难以完成。为求进一步治疗,患者慕名前往我院运动医学科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团队明确诊断:右肩肩袖修复术后再撕裂,且冈上肌腱全层撕裂伴回缩、冈下肌腱部分损伤,肩胛下肌还存在严重粘连。

“患者长期干重活,加上术后再撕裂,手术面临巨大挑战。” 运动医学科团队庞军主任介绍,“一是组织质量差:肌腱残端回缩,脂肪大量替代肌肉(GoutallierⅢ级),弹性和修复能力大幅下降,肌腱与骨头的结合处还出现了瘢痕化、骨床硬化;二是解剖结构乱:之前的手术导致肩峰下间隙粘连、关节囊挛缩,原有的固定锚钉还挡住了手术操作空间;三是愈合环境糟:反复损伤让肩关节局部血供不足,细胞活性降低,慢性炎症还影响修复组织生长。”

针对这些难题,团队反复讨论,最终制定了“个体化翻修手术+PRP协同治疗”的方案,最终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并征得同意,从解剖重建、功能修复到生物学优化层层突破技术瓶颈。整个手术耗时147分钟,术后即刻被动前屈、外展活动度已恢复至150°!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科学康复才能“长久健康”。团队为患者制定了分阶段康复计划:

阶段

干预措施

生物力学目标
0-6周

外展支具固定被动活动

保护修复组织血管化

6-12周主动助力训练肩胛稳定训练

重建神经肌肉控制

12-20周

抗阻训练本体感觉训练

恢复功能性肌力

出院前复查,患者的疼痛评分从术前的8分(剧痛)降到了2分(轻微不适),被动前屈能到140°、外展125°,基本能满足日常活动需求。

运动医学科庞军主任表示

“肩袖修复失败,很多是因为初始修复张力太高(超过30N)。像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手术一定要‘解剖修复+生物强化’双管齐下,PRP是‘助力’不是‘替代’,不能指望只靠PRP 解决问题。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帮患者重返生活,还为复杂肩袖损伤患者带来了健康福音。近年来,我院运动医学科不断深化‘手术+生物治疗+康复’一体化模式,积极探索PRP靶向给药等技术,针对建筑工人、运动员、办公室人群等不同群体,定制个性化方案,让更多人摆脱肩痛困扰,守护‘肩’康生活。”

我院运动医学科是陕北地区首个运动医学专科,以北京专家和庞军主任为学科带头人,张志宇、苏晨晨副主任医师等为医疗团队,在运动医学领域有着丰富经验,可诊治各种急、慢性运动损伤,慢性劳损和退变性损伤,涉及肩、肘、髋、膝、踝等各个关节多个病种。可开展如肩袖损伤、网球肘、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软骨损伤、股骨头坏死、膝关节骨关节病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以及髋、膝、肩关节置换及HTO、单髁置换等保膝手术。

健康热线:0911—2184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