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疗服务 / 医疗管理 / 医疗技术 / 正文

“聚胱探泌”之“红色预警”——膀胱有癌,血尿先知

来源:康文玉(泌尿外科) 发布时间:2023-12-19 14:53 浏览次数:

“我的小便是红色的,都好几次了,也没啥感觉,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泌尿外科日常门诊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这类患者。这是“红色预警”——需警惕膀胱癌。

案例一

患者徐女士,2月前出现肉眼血尿,是全程血尿,没有血凝块。但没有什么不舒服,所以一直没有来医院检查,可是近来血尿颜色逐渐加重。

入院后进行增强CT示:膀胱右侧壁占位性病变,大小约4cm×3cm×3cm,未见淋巴结肿大。尿找肿瘤细胞可见散在异型细胞。诊断:膀胱肿瘤。

泌尿外科郭巍主任分析患者病情,组织讨论,制定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目的是切除肿瘤,明确肿瘤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分期更好地明确诊疗方案。术后病理为:高级别非肌层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为T1期。给予了规律膀胱灌注化疗,患者恢复良好。间隔1个月再次行膀胱肿瘤二次电切术,术后病理阴性。患者定期复查膀胱镜未见明显异常。

案例二

患者霍先生,在外院确诊膀胱肌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听闻我院泌尿外科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专家长期在我院驻扎参与门诊、查房及手术。于是来到我院泌尿外科寻求治疗。

入院后进行增强CT示:膀胱顶壁占位性病变,大小约6cm×6cm×5cm,膀胱边界不清,未见淋巴结肿大。诊断:膀胱肌层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

泌尿外科郭巍主任与北医三院专家详细分析患者病情,经科室多次组织讨论,最终决定行保留膀胱的综合治疗,给予经尿道最大程度的切除肉眼可见的膀胱肿瘤。保留患者膀胱,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病理为:高级别肌层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术后给予6个疗程的化疗+免疫治疗,并定期复查膀胱镜,多次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2年后,患者恢复较好,病情无加重,无明显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