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多学科配合下成功抢救了一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患者,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病情回顾
11月2日傍晚,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位大汗淋漓的老太太被一群人推着来到了心血管内科。此时患者已经持续胸痛24小时不缓解,端坐呼吸、大汗淋漓,情况异常危急。
接诊的心血管内科主任毛艳阳考虑患者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结合目前患者情况和心电图显示结果:AVR导联ST段抬高,广泛导联ST段压低表现,立刻判断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且冠脉病变是复杂危重多支病变,随时有心跳骤停风险。
于是心血管内科主任毛艳阳迅速带领团队,同重症医学科、介入导管室展开全力救治。内科积极用药、进行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经过半小时的紧急救治,患者症状改善,为进一步介入治疗、开通闭塞血管赢得了宝贵时间。
为了争分夺秒挽救濒死心肌,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心血管内科团队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支持下迅速行冠脉造影术。造影结果不出所料:冠脉左主干+严重三支弥漫钙化病变,经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商量,决定为患者先开通右冠闭塞血管,并减轻前降支供血压力,择期行左侧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术中右冠血管开通顺利,前降支向右冠侧枝供应消失,患者症状缓解,术后心电图AVR导联ST段回落。在积极纠正心功能、充分抗栓治疗下,3天后在IABP支持下,顺利为患者完成左冠脉血运重建。
术后,经过严谨、细致、个体化治疗和护理,患者心功能纠正,康复良好出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毛艳阳介绍:此例急难危重症患者的成功抢救,得益于胸痛急救绿色通道的开通和多科室的精诚协作,极大缩短了救治时间,使患者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效的关键性治疗。
科普小贴士
01
胸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引起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疾病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气胸、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等。前三种疾病尤为凶险,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当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不及时,出现急性左心衰,患者生还几率大大降低。
02
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其症状千奇百怪,不仅限于持续性胸痛、胸闷及气短,可表现为腹痛、腹泻、咽部不适、牙痛、上肢困痛、背痛、肩痛等。
每年的11月20日是“1120中国心梗救治日”。1120寓意有两个:一是“有胸痛,我要拨打120”;二是“心梗救治,争取黄金1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