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建设现代公立医院 / 正文

深刻认识弘扬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

来源:蒲城县延安精神研究会(网络侵删) 发布时间:2025-04-24 14:37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而团结奋斗。在党的奋斗历程中,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最为典型、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抗日救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在孕育和试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培育和锻铸的伟大精神。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延安精神所蕴含的政治性、革命性、人民性、开创性特质是新时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

一、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如何形成的?

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号召:“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指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崇高革命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时代精神的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延安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是延安精神产生的实践基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延安精神产生的主体条件。

1939~1943年,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军事力量打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不仅停发了八路军、新四军的经费,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重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断绝外界对边区的援助,使革命军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但是困难并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人民抗战面临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是日益接近胜利的暂时困难;强调发扬革命精神,战胜困难,争取胜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延安军民同心协力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实践中形成了新的精神风貌。延安精神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延安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客观上要求共产党人密切联系群众,注重调查研究,与群众同甘共苦,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地解决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这就在客观上向共产党提出了形成带有自己特色的延安精神的历史任务。

在延安精神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广大军民抵御侵略、生产自救,终于渡过了难关,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坚定不移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是当时唯一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是党从事一切革命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色。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崭新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正是在延安精神的鼓舞和激励下,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在新时代,我党和中华民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中心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进行转移,由西方向东方进行转移,大体上迎来了“东升西降”的重要拐点。伴随着的是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变化,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自G20以来,全球治理模式发生重大改变,由西方治理转向了共同治理,影响世界历史的国际力量也由西方主导转向了共同主导;创新点在多领域集中爆发,引领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和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动能,但也为本就充满不确定的世界带来诸多挑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本质上看,它是各种思潮相互激荡,不同文化相互冲突,东西方文明相互碰,中国能否打破西方话语霸权,能否打造具有中华文化和本土特色的叙事新范式的历史新阶段。由此,中国和西方传统强国之间在经贸平衡、科技争先、人才掠夺、意识形态乃至军事竞争方面产生摩擦甚至冲突的可能进一步增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释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过去以房地产、城投为代表的债务型数量型增长方式正在远去,潜在增速放缓,自然利率下降,宏观杠杆率高企,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走弱;中央政府严控地方债和房地产风险,扩张超长期特别国债,投资新技术、新基建、新产业,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试图构建以全要素生产率(TFP)为代表的创新型效率型增长方式。从高增长到高质量,从数量型到效率型,是转型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通往发达经济体的必然路径。这是我们国家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必须完成的任务。

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手,从对中国经济、中国企业实施制裁以至于将中国排除在全球结算系统之外,其行动愈发激烈。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曾以侵犯知识产权为由对中国发起301调查,并对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从而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近年以来,拜登政府更是变本加厉,提高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等产品的关税。2024年4月,在拜登政府的授意下,美国商务部将六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理由是这些公司与俄罗斯和军事项目有关联。随后,在5月10日这一天,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进一步将37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其理由在于这些企业参与了量子技术研究或无人机项目的开发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美国的所作所为无非是想将中国推向世界的对立面,进而对中国进行分食和收割。为防范各类经济风险,中国必须未雨绸缪,继续推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同时,我们还应优化出口结构,拓展新市场,逐步实现贸易多元化,降低欧洲七国在中外贸易体系中的比重。面对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我们虽然无法预测美国会采取何种过激行为,但防患于未然却是至关重要的。

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俄乌战争如今已经演变至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这一局面,既非美国期待的全面胜利,也不是俄罗斯所追求的战果辉煌,更不是我们所期望的和平共处。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如今正站在前所未有的国际形势交汇点上,面对的压力与挑战堪称新中国历史之最。首先,美国的战略意图显而易见:削弱俄罗斯,从而巩固其欧洲盟友体系,进而将中国孤立。这样,美国便可以在没有中俄两大威胁的情况下,更加自由地施展其全球布局,最终达到控制全球的目的。这是一盘宏大的棋局,而俄罗斯无疑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棋子。然而,俄罗斯却有其自身的考量。他们希望中美之间的紧张关系能够进一步升级,甚至引发直接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有望借此摆脱西方世界的长期制裁,为自身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尽管有些国家尝试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但受制于地区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既不敢过于亲近中国,也不敢公然得罪美国。日本和印度等与中国关系复杂。中国希望能够继续维持中美俄三足鼎立的基本态势,以确保中国有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应该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共赢,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和平稳定的发展格局。

中国迈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社会巨大发展的新目标,也是国引领世界变局的最佳示范。无论百年变局在未来如何演变,中国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延安精神依然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将带来中国人民继续弘扬延安精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推动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作者系蒲城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  张俊成)